雅昌艺术网 |艺术家网首页 | 论坛 | 博客 | 艺搜
 
 林永惠
 http://linyonghui.artron.net/
 
  搜索:
 
粉尘
 
作者:林永惠  发布时间: 2015-07-07 10:59:17
 
 

  每当看到我心爱的莱卡相机,就马上想到水泥厂,想到那些日夜奋战的工人,


  想到他们的“矽肺病”好了没有?莱卡相机已和水泥无法割舍,在小小的取景器里至今还留着无数水泥粉尘,它似乎成了关于环境的一个物件。


 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,工业污染日渐严重,原本不被重视的水泥粉尘,在今天看来,越发让人担忧。


  如今,被称为“水泥森”的城市在不断的外沿,房地产商争相抢地造楼,加上工业、农业、甚至到小小的家庭都需要水泥来建造。各种大、中、小型的水泥厂应运而生。在中国,水泥厂不计其数,一位朋友告诉我,光北京就有一千多个建筑工地,周边大小水泥厂近百个,随着带来的污染可想而知。


  1993年9月间,当我第一次迈进一个小城镇的水泥厂时,眼前的景象把我惊呆。在不到20平方米的车间里飘荡的粉尘使你很难睁眼,车间地上是足有10厘米厚的水泥。工人们戴着好几层的口罩,稍有点关系的才能戴上一个防尘面具。工人对我说:“其实这个东西也不大防尘,只是看上去很专业”。


  这是一个只有123人的小型水泥厂,由镇上投资建造。1992年11月,他们仓促上马,筹集的资金还不足购置设备,工厂为早日赚钱,便利用废弃的厂房,从大点的水泥厂买来一些淘汰下来的设备,而且不配套,几乎失去环保功能,便匆匆开工。由于没有消尘设备,致使所有的粉尘和有害物质都排放到大气中,这个距居民房只有一墙之隔的水泥厂,每天要向外排放大约1。5吨的粉尘。居民们出门都捂着鼻子,晚上要打扫飘落在屋里屋外的粉尘,在距离水泥厂一百多公尺的一所学校里,师生们不能进行正常的晨练和课间操及体育课。即便是炎炎夏日,也必须关上门窗上课。周边的马路成了“灰路”,花草树木也披上了一层厚厚的“灰衣裳”。在呼吁改善环境的同时,我更加关注那些长期工作在水泥厂的工人们。因为他们是这个水泥的制造者,也是这污染的第一受害人。


  从那时起,我先后去了几十家水泥厂,其中有大有小,污染程度大同小异。在一个国有大型水泥厂,所见到的情景并不让人乐观,工厂虽然有环保设备,大多年久失修,处于瘫痪状态,浓浓的烟尘从各个车间冒出来。当你在工厂走上一圈,自然就会变成一件行走的“水泥制品”。春夏二季是水泥生产的高峰期,每到夏天,水泥供不应求,工人们要在42度的闷热车间里抱着110度高温左右的水泥袋飞奔到待装的车上。他们戴着防尘面具,脚下荡起厚厚的烟尘,流淌而下的汗水与飞落的粉尘相遇,迅速“制造”出一颗颗弹丸的东西从工人的身上滚落。又掉到那厚厚的粉尘地上。瞬间描绘出的画面是我们永远无法忘记。


  水泥刚生产出来,一般都在160度高温左右,要等待冷却后才能装袋,但客户急需,厂方等钱,也就无法顾及工人们的承受能力如何,他们的双手时常被烫出血泡,有时感染后疼痛难忍。在生产线末端,工人们在40厘米厚的粉尘中整理已破碎的袋子,飘舞的粉尘使我们彼此几乎看不清楚对方的面孔。他们每拔出一条腿向前移动,都需要费很大的力气,还有那刺鼻的气味让我躲闪不急。穿过生产线的末端,有一个二层的操作台,上面不足三平方公尺,二个工人机械的在操作,冷眼看去,如同水泥制成的雕塑。对于工人来说,呼吸粉尘是他们的专利,谁吸的多,谁挣的钱就多,尽管在超负荷的劳作,可一旦听到有要装的车皮,各个都马上来了精神,那兴奋的程度让他们忘却了污染,更加忘却有一种叫做“矽肺病”的家伙给他们带来的伤害。在这些工人中,除一部分是固定工外,大都是临时工,他们有的来自农村。有的是城市的失业者,有的来自南方,也有北方的兄弟。其实他们也知道污染对整个人类有很大的危害,也知道自己在制造污染的同时,深受其害有多么严重,然而,为了生活,这可能是弱者惟一的选择。


  矽肺病是水泥工人的职业病。在一个医院我看到一位由矽肺病至癌症的病人,这位63岁的老工人,在21年的工作中,来住多次医院花去的医药费远超他们劳动报酬,因此有累累的外债无力偿还,也因无钱医治而回到家中。


  水泥厂的工人也象水泥粉尘一样飘来飘去。无论是20几岁的青年人还是50多岁的壮年男子,一戴上那可怕的面具就没有年龄之分,象战场一样奋力冲锋。严格的说:每次去水泥厂,我的心情都特别的压抑和矛盾,做为厂方不希望给“曝光”,那样可能遭到不测,如果工厂因此倒闭那么这些地方的收入就没有,最可怜的还是这些工人们,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没有了,再度失业的困苦可想而知。

 
(新闻来源:艺术家提供)